一代人的记忆,小时候的蜗居生活,100张老照片带你回到过去

起得早

初级会员
注册
2022-01-02
主题
3
656303cb5b1b4d1f92c0bc569d1adc33?from=pc.jpg 三代同堂8个人蜗居在9平米的陋室里?这样的景象估计会让很多年轻人匪夷所思是的,仅仅十几年前在上海,这样的景象还很常见!下面,就带大家看看尘封二十年的上海蜗居画面2013年夏杨浦区定海街道公助一村老邻居都即将搬家分别大家聚在一起吃最后的“告别宴”举杯共同祝福这份与“穷街”的情结让大家难以忘怀d6e0d29885244742ac04a80524573df8?from=pc.jpg 杨建正摄于2013年已经拆迁的杨浦区定海街道两户人家的阳台近在咫尺4855aff8830a4a408be04d65695c14f7?from=pc.jpg 种楠摄于2006年豫园地区侯家路直不起腰的阁楼是老朱的卧室兼书房a0bc0927002f43e9a14a5ea7b5f78129?from=pc.jpg 杨建正摄于2006上海最大的危棚简屋集中地潘家湾潭子湾地区住着苦恼的一家人dfb81d418c3045328840ddfcca0a957e?from=pc.jpg 新民印象 纪海鹰 摄三代同堂老少8人挤居在9平方米的陋室内e73849fac6f749eabd6a1b13763cd2e5?from=pc.jpg 纪海鹰摄于1998年被称作“一线天”的弄堂两人“狭路相逢”只得贴墙而过f37de127f7ee4851a369fe5bbd873338?from=pc.jpg 陈泰明摄于1998年迷你“天桥桌”1316a8c24c504ac2873060543d16ac42?from=pc.jpg 陆杰 摄于1982年如今身为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教研室主任的周明曾从1992年开始骑着“永久”牌自行车逛遍当时的上海中心城区5年时间走访超过1000户人家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命名为“上海蜗居”从曹家渡的一幢高楼俯瞰9cddf124d721491c9b12a4f0f28bc424?from=pc.jpg 住在张园的一户人家a972a891957846bd8add320a8541cf0c?from=pc.jpg 逼仄的房间里挂着亲人的照片和年历2e7772e7d5ee47c3b35e15aec44aa538?from=pc.jpg 在楼梯下搭建厨房开出的两个口用来传菜ff23f0153e514d98879ee0d679d872fb?from=pc.jpg 天气好的时候大家赶紧在弄堂里晾晒衣被有时还要争抢“地盘”1d41a64ac7cd4844a9eb463fa4313675?from=pc.jpg 阁楼的空间有些紧迫屋顶倾斜下来最矮的地方人很难站直身子5d208c25be1743a386b7ff0ea2837804?from=pc.jpg 刚下完雨,屋顶漏水f04971f97c0b489db531516e097017ca?from=pc.jpg 歪着身子才能不碰到头还有一只能捉老鼠的猫6fb824b16a644022b4e8a4cc5530e651?from=pc.jpg 老南市的一个弄堂3ff8aebe770e4494bce4a12434c28e89?from=pc.jpg 北京西路上的一处石库门ac45aec66b0c413dacb8b39640c8edd1?from=pc.jpg 坐在浴缸上吃饭的女主人001d1888e10c47c880f48545bce72dc4?from=pc.jpg 陈设地满满当当的住所35885850bfc64a4488bb3c51f3e72255?from=pc.jpg 睡一屋的一家三兄弟102d56bfd9a948a6976674bdc079cf3b?from=pc.jpg 老西门附近的一户人家夏天午睡69ecc57cdc3b4b4ca6c558e05012a6c7?from=pc.jpg 新娘的婚房d33c8257e9674b4eadfb65b9a76039e7?from=pc.jpg 积水的房子1ba2586dbad5428ba77cd2ea3da1cb7b?from=pc.jpg 老南市一个弄堂f50efa06157246d6827ee202ce519c20?from=pc.jpg 老南市一个弄堂6b8b23f745f04054bc008e6736776dfa?from=pc.jpg 开窗看见一小片天d21a5751334d4395b36e6c84b8615711?from=pc.jpg 打扑克牌的男人们5ef94e454f9340ed825046eb4da98abb?from=pc.jpg 侧身相遇透过窗户接水ae6c2ac15e0b4e5eae42746e0e08383b?from=pc.jpg 外滩源的一栋楼d57d814f346346a29ae6b06a28f4142a?from=pc.jpg 此图和以上照片为周明拍摄弄堂里一排洗衣机天好家家洗衣服7424abe791b5450d97d93eb28fe00999?from=pc.jpg 屋外洗头的女孩c90582720ea0467a867246d78315642b?from=pc.jpg 许多老弄堂的家庭里没有水龙头洗刷的水斗一字排列在弄堂居室的一侧也形成了老弄堂特有风景562426dac5204c89b1a33f4c23119c56?from=pc.jpg 搬场deab2d3011a9403e818bd6dcb2fe8a2e?from=pc.jpg 住个面积小、住个人头多碰上三伏天,大家热煞于是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个人家一到吃夜饭前后就侪情愿到大弄堂里、小马路上乘乘风凉a4d3390fbc36466893905932bf00aa3e?from=pc.jpg 晚饭后男女老少竹榻藤椅齐上阵占据好的位子拿把扇子带壶凉茶开始吹牛嘎三胡所谓好位子:一是有穿堂风,二是有路灯e3df71df240849f69b95a559280a4be1?from=pc.jpg 5f72ecccb6a54b1f93899b6384dbe717?from=pc.jpg 汏浴93f649dbb8574d7fb431265865d4c63b?from=pc.jpg 91a2b3b1e36f4c2282acf60c12ee7c21?from=pc.jpg fa67e2b2f0ba4e49a038ca7b510158d8?from=pc.jpg 一早起来先生煤球炉d6f9b68a17ce47f0a2b2902f29ed4e1b?from=pc.jpg d79aa1a3e3f8494a9ec5e0649b6bed8b?from=pc.jpg 6465e8c618004aa6b4c07ab0bce15093?from=pc.jpg 一般家里人不多二三个人、或新婚两个人都用痰盂比较多倒起来方便男人倒也不像拎马桶那么尴尬0059574301a34fdb9fb88f16e23bf46c?from=pc.jpg 3be7ad55dd0c4253b6e0b4a7cee05187?from=pc.jpg 6938755746a74db789b804c2cb17abc8?from=pc.jpg 7571d88f9b844d719d88afc76224360a?from=pc.jpg “老底子”弄堂里上面挂着五颜六色晾晒的衣裤床单风吹过时哗哗作响当时大家调侃称其为“万国旗”fbdfca991d054ba9a89e26d3537168cd?from=pc.jpg 上海越来越好,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逼仄狭小的住房一去不返每每回忆过往总有种说不出的怅惘看一看周围越来越好的环境一种幸福和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你也住过这样的蜗居房吗? 时代的痕迹抹不去回忆的一组珍贵老照片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结婚办喜事或是乔迁新居这样的场合,上海人很少在家里拍照。一来,胶卷比较金贵,要留到出去游玩的时候拍。二来,“住房紧张”几乎是上海人的集体记忆。家里一小,就容易显得杂乱。这是上海人的“里子”,是上不了台面的。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和互联网、没有三分钟足够跑一站的地铁、没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没有品牌扎堆一站式购物的综合体…… 甚至连最最基础的自来水供应、煤气灶、洗衣机……也不是家家都有的,那时候弄堂里的上海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呢?今天来讲讲老上海人弄堂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里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哦。上海宁总忍不住怀念起小辰光额弄堂生活从曹家渡的一幢高楼俯瞰,下面是成片的老房子,造得相当密集上海弄堂有一大特色——过街楼很多大妈坐在街边晒太阳,那时候还没有广场舞住在张园的一户人家,这一地块的居民等着搬迁尽管空间逼仄,墙上挂了两幅年历作为装饰弄堂里经典的造房子游戏三湾一弄的弄堂里突然伸出一只手,原来楼梯下搭建了厨房,开两个孔采光通风还可以传菜后来马路拓宽过街楼逐渐被削掉,这才有了看得见弄堂,看不见过街楼弄堂当中搭出一个小房子,也就一个多平方一位爷叔师傅在补锅底天气好的时候,大家赶紧在弄堂里晾晒衣被,有时还要争抢“地盘”弄堂里一名妇女抱着小孩晒太阳,看起来很幸福夏天由于房子小过于闷热,许多人晚上就睡在天目路上,有人甚至把席子铺在横道线上弄堂里的弹格路由卵石、块石铺就,最鼎盛的时候,弹格路在上海有四百条左右,约八百公里曾经生活的小阁楼,一台当时很稀奇的电脑,占用了不少空间,阁楼的空间有些紧迫,屋顶倾斜下来,最矮的地方人很难站直身子。刚下完雨屋顶漏水,房间里摆了许多接水的盆筑漏搭阁楼是拓展空间的最佳手段,老房子里常有鼠患,养只猫很有必要弄堂口一些老人在打牌,一个老人带着孙女老南市的一个弄堂里,两家人为了开拓空间,各搭了一个阳台这里的老房子即将拆除孩子看书的时候,独享全家人吃饭的餐桌,老人为了不干扰她而走开了小巷里,都在室外做饭屋主得意地告诉周明,斗室里多一些镜子,可以使房间显得宽敞明亮弄堂口的餐厅两层的阁楼里是这样的一个煤炉代表一户人家,由于空间狭小烧饭不能同时进行因为房子不通风,所以要把炉子抬到外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北京西路上的一处石库门,因为层高比较高搭了阁楼如果生火的木头、废纸有点泛潮,炉子上面就会浓烟滚滚,整个弄堂都有一股烟味夏天女人们经常出来洗头,男人们则光膀子浇凉水澡曹家渡的一个弄堂,夏天大家默契地约定好,天黑前男人洗澡,10点以后女人躲进弄堂最深处洗澡那时要到马路上去晒被子虹口区的虹镇老街,由于私房多人口密度大,属于市区里改造较晚的地块弄堂里用马桶很普遍,楼梯夹层的空间也被利用上了,用来存放煤饼免不了要倒痰盂和马桶,大多是这样的分工:女人倒马桶,男人拎痰盂集中洗马桶的地方位于外滩源的一幢楼,一个信箱就代表一户人家,如今这里已变成租金高企的商务楼巷口的烟纸店当时这幢楼里的一户人家,左侧板壁里是卫生间,女主人正坐在浴缸上吃饭阁楼尽管由于顶棚漏水铺了雨布,但这位新娘还是把她的婚房布置得整洁舒适一排洗衣机放在弄堂里大一点的床单需要手洗,两三个人合力把床单拧干,方便晾晒住房困难的居民,善于在室外拓展空间,邻里间既互相竞争又彼此协调老南市的一个弄堂,两排房屋的屋顶紧紧相挨着。由于家里的空间过分局促,很多事情都要在弄堂里完成。泡开水一般到老虎灶,一分钱一瓶,童叟无欺老南市的一个弄堂底楼积水,除了抬高家具,住户也只得把脚搁在椅子上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形成了老年人多于年轻人的人口结构弄堂里拉起晾衣绳,衣服鞋袜被单全部晾起来,成为一道彩色的“万国旗”风景线受层高限制没法搭阁楼,只好把床铺垫高,在下面堆放东西为了节省空间,篮子和锅子都被挂了起来当时,他对拍摄的标准是有设定的:人均居住面积必须在4平方米以下。老城厢没改造前,街坊邻居们全轧了一道,一条巷子里住上百户也不夸张三个堂表兄弟晚上通过双层铺和行军床,睡在六七平方的小屋里,房子一小,每一寸空间都要“榨干”。往往头顶是阁楼、脚下是地铺,满目杂物,没有回旋空间。上海的夏天,气候潮热,加上住户又多,晚饭过后,男女老少举着竹榻藤椅尽管房子简陋,爱美的屋主还是贴了花墙纸,地板上贴了封箱带用来遮盖缝隙市民坐在南京路穿堂风口,扇子一把,凉茶一壶,开始吹牛嘎三胡老西门附近的一户人家夏天午睡,由于空间小找不到合适的拍摄角度,只好趴在屋顶上从老虎天窗取景房间狭长窄小但布置得干净清爽,依旧有新婚的气息那时候没有电话,有急事要联系亲朋好友,就要通过公用电话,通常电话间的传呼员都是一位老阿姨,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拿着通讯本一对小夫妻的婚房,由于没有窗,每天要用电扇通风排气传呼声从电话间传到了前楼、晒台,隔得近的、关系好的街坊,甚至靠接龙传呼弄堂里出来的人个个是大美女老南市的一处弄堂,几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在交流拆迁后各奔东西的感想遭强拆的居民,把家安到公司里9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住房改革制度的深化,上海人的居住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18平方米,住房困难户的标准划到了人均7平方米。今天我们说的上海蜗居生活,你没看错,这里确实是上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