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新年大变迁

般若

初级会员
注册
2019-01-14
主题
1
中国的年怎么变,

都藏着中国人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

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

年,是一种融入了文化的意境,

是文化的象征。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旧时春节老照片,

尝尝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滋味儿,

追回纯真年代那些过年的美好记忆……

206be022ab604608b4b4a6a1375d9dff.gif

5668cb2594c94f8ba7a0da465f3c82b0.jpg

五十年代,

离现在也有六十多年了。

那个时候,

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

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写对子,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墨地也毫不含糊!

aaa0b192128742cda260d5c056fe16f6.jpg

▼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下面是1953年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d71c928e186b41c4a300e2cf7036e662.jpg

▼ 四代同堂过春节

8323618509624338b714660b5547d488.jpg

▼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

4ce9a32f777d4876b367141614acbc2b.jpg

18810d2dce8f47db8352b8bb6ffff35b.jpg

▼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47c6717d02104613980527a32c402453.jpg

7b751841e4e3484d95051a90425be29c.jpg

▼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的就是能穿上新衣服,为此很多做母亲的,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5dbaef1eb8d04762973fa768fc34bf91.jpg

▼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

fb56d2c9fc174afe9534c5fa001abeb8.jpg

c6e693185e0040c588a86696e6db8c29.jpg

▼ 放鞭炮似乎是男孩子们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儿。

90cb520eedc84dd4a107f110aea1d216.jpg

▼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a18563962b78446f9e0a8eca8218106d.jpg

▼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11d34595295d4a2da4fae35441552086.jpg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db71c6601c8b4fd6b3c57b6c6ad25b65.jpg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ddd2e79003794074bc9a3d6d759c809c.jpg

▼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adfdf5a012854ecfb2915d1fdb351a80.jpg

▼ 没有礼堂,天做顶,石头做椅,怎样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欢庆春节到来时的喜悦。

c940ddc5f9e54849a9b4a69cfcdc6741.jpg

▼ 新年了,“总把新桃换旧符”,“学习先进经验”是极具那个年代风采的横幅。那个时候,“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了新的宣传口号,干部们纷纷下到工农家庭给大家伙儿拜年。

06d88f6690bb44ec8b394e0e8d4924e9.jpg

▼ 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

1577fb20c9f34c2bb52efecfdc97712f.jpg

▼ 过年,当然要包饺子了。老人包着饺子,孩子在旁边跑跑跳跳,全家人乐呵呵地包饺子,满心期待着饺子下锅后的香味儿扑鼻,这估计就是最有过年氛围的画面了。

707e6e715bea414b9dcd43fdc6b67654.jpg

▼除了饺子,北方人还会做包子、馒头,待点心蒸好后,正中间再印个红花、红字,看着就喜庆!

b002f80ad4de4c55bdb70917bbbc620f.jpg

看完五十年代,

我们再看看六十年代,

那是个属于集体的时代。

▼ 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贴上装饰。许许多多的人,就结伴去购置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

22d403a70fb24aff9e39ae5716457097.jpg

▼ 以前,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肉还有各种各样的酥糖和零嘴儿,很多的食品只有在过年才有得买,哪里像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东西多了,嘴反倒吃叼了,连味道也觉得淡了!

401708ad134d4eed83d3b614802546b5.jpg

▼ 1967年的时候,国务院提出了“春节不放假”的政策,春节期间,各地公社,工厂纷纷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开创各种学习班,过“革命化的春节”。

0f9aff61d0d04c3594eb014d8bd7fc91.jpg

再到了七十年代,

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物质,

都渐渐丰富了起来。

过年的时候的活动,

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 过年了,一家人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聚在影楼一起照一张合影。小时候过年的全家福里总是透着一股喜庆劲儿,记忆中的小时候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689ee5fa01044501b267f8a4a43f3fa6.jpg

▼ 孩子们在弄堂里放着炮仗,那时候鞭炮的种类也变多了,孩子们玩得也更尽兴了!

d98d14d40b8c485fb6ac9b334871b30f.jpg

▼ 年夜饭也从以前的素菜为主变成了有鱼有肉的各样菜式。菜虽没有现在多,没有现在的花哨,但满嘴儿都是年味儿!

341d19ceef124386b514708c177ea944.jpg

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

毫无例外的,

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就愈发丰富起来。

要说八十年代过春节有什么最大变化,

那一定就是——看春晚。

▼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从这一年起,中国人过春节就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看春晚。多少关于春节难以忘怀的记忆,都和春晚紧紧连在了一起。

12592242481540108d25826b3c94da1a.jpg

▼ 第一届春晚的主持人: 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那个时候的刘晓庆还是个少女,姜昆老师还是正值壮年意气风发,那个时候马东还是个孩子,他的父亲马季才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相声演员。

acb8346e82ad407c88e18124d0383a31.jpg

▼ 赵忠祥老师在为春晚致开幕词。那个时候听到他的声音,还没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

54323b0f11e64b659ce3bc54f7153647.jpg

▼ 当年只有三十多岁的李谷一的一首《乡恋》唱红了大江南北。直到今天,电视机里响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仍旧会跟着唱:“你的声音,你的歌声……”

1579403274e44d9a84f3b3c577a324f5.jpg

▼ 1984年,张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把台湾流行音乐带到了国内,一夜间,全国上下都认识了张明敏这位台湾歌手。

6b3d2ec2c9c0428d86e90b49c387bc50.jpg

▼1987年,一个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儿因为春晚一夜之间红遍中国,他劲歌热舞带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至今仍旧为人津津乐道,他就是——费翔。

ce5b9a43b7da452686c164af055e4549.jpg

▼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86fbb7b81fc14b429ed4fd22e62fdbe5.jpg

▼ 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下图是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

404901acc74b4fe6a8aa0bed19879f78.jpg

▼ 闹红火

1415d5bfa34d4ecabe441b471c9eb180.jpg

▼ 正月十五看花灯

3ffd6471389c4e069d53b96f1eacb0d7.jpg

▼ 城里过年买点响炮

572d37657a394e9b82bd180468cc47e2.jpg

▼ 春节期间卖年画的

29fed93dc89c4c1fb3cdf1ee08693155.jpg
 

遥不可及

初级会员
注册
2019-01-16
主题
3
我买过年画
 

顶部